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(Sultan Ahmet Camii) 又名藍色清真寺 (Blue Mosque),隔著蘇丹艾哈邁德公園,與北側的聖索菲亞大教堂(Hagia Sophia)傲然對望,二者均是伊斯坦堡極具代表的建築藝術傑作。
藍色清真寺是由鄂圖曼時期著名建築師錫南(Sinan)的弟子,邁赫邁特‧阿加(Mehmet Aga)所設計,建有6座喚拜樓(宣禮塔),於1617年完工,其內部牆壁及天花板使用土耳其瓷器名鎮伊茲尼克(Izhik)所燒製的藍彩釉貼瓷,約使用2萬餘片,這是一種以白色為底的彩釉瓷磚,刻烙著豐富的花紋和圖案,呈現藍、綠、褐、白、紅等多樣色彩,但以藍色為主色調,另外,清真寺配置260個井然有序的小窗,當陽光由小窗的彩繪玻璃射入,映照在藍色瓷磚上,整個清真寺內部充滿奇幻迷離的藍色色調,故而得名。
藍色清真寺的外觀格局也非常特別,由四周的小圓頂,層層昇高、變大,向直徑達27.5公尺的中央圓頂聚攏,另長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,對稱聳立著高約43米的6座喚拜樓,煞是好看。我們午後由托普卡匹皇宮步行前往藍色清真寺,再接續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,一整天連續造訪朵瑪巴切皇宮、托普卡匹皇宮、藍色清真寺、聖索菲亞大教堂等各具魅力的景點,實在來不及沉澱心情。
(備註︰我們住宿在伊斯坦堡舊城區之WYNDHAM飯店二日,我均放棄早餐時光,天未亮即外出,17日前往藍色清真寺及聖索菲亞大教堂,18日前往耶尼清真寺(Yeni Mosque)、蘇雷曼尼耶清真寺(Suleymaniye Mosque),領略伊斯坦堡寧靜的清晨時光,希望能在短短的二日行程,捕捉舊城區更多的風情)
照片
清晨的藍色清真寺(外觀格局由四周的小圓頂,層層昇高、變大,向直徑達27.5公尺的中央圓頂聚攏,另長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,對稱聳立著高約43米的6座喚拜樓,煞是好看)
午後由托普卡匹皇宮步行前往藍色清真寺時,途中在聖索菲亞大教堂旁邊的路邊攤,購買一杯石榴汁解渴
藍色清真寺隔著蘇丹艾哈邁德公園,與北側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傲然對望,二者均是伊斯坦堡極具代表的建築藝術傑作
藍色清真寺與聖索菲亞大教堂傲然對望(由加拉達塔取景)
藍色清真寺近照
團體旅客須由清真寺南側管制口進入內部參觀
進入清真寺,女性需披上頭巾(地面鋪設伊索匹亞朝貢的地毯)
支撐中央圓頂的4根大柱,直徑5公尺,槽紋明顯,柱頭的藍底金字阿拉伯文,以及掛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,都是書法藝術作品
藍色清真寺的格局,由四周較小的圓頂,層層昇高,向直徑達27.5公尺的中央圓頂聚攏,內部仰頭展望,天花板滿佈色彩豐富、大小不一的圓圈,煞是好看
清真寺內部朝麥加方向,裝飾美麗的彩繪玻璃窗戶
清真寺內部牆壁及天花板使用2萬餘片的伊茲尼克藍彩釉貼瓷,刻烙著豐富的花紋和圖案,呈現藍、綠、褐、白、紅等多樣色彩,但以藍色為主色調,另外,清真寺配置260個井然有序的小窗,當陽光由小窗的彩繪玻璃射入,映照在藍色瓷磚上,整個清真寺內部充滿奇幻迷離的藍色色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