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日中午離開張掖直奔嘉峪關,約3:40抵達參觀,晚間入住酒泉市的飯店,我並前往酒泉的鐘鼓樓參觀。
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5年(西元1372年),比山海關還早9年,長城綿延萬里,沿線分布多處關隘,其中規模最大的兩座,就是東端的山海關及西端的嘉峪關,而後者猶勝前者,所以嘉峪關是長城上最大的關隘。
明初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,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,東連酒泉、西接玉門、背靠北山(包括馬鬃山、合黎山、龍首山)、南臨祁連之咽喉要地建造嘉峪關,關城布局方正,由內城、外城、城壕三道防線構成重疊并守之勢,牆高壁堅,與長城連成一體,形成五里一燧、十里一墩、三十里一堡、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。
嘉峪關城面積共約3.35萬平方米,內城周長640米,面積2.5萬平方米,城高10.7米,有東西二門,東為光化門,西為柔遠門,意為「懷柔致遠,安定西陲」。東西門台上各建一座三層歇山頂式建築,遙遙相望,東樓(光化樓)上題有「天下第一雄關」牌匾,二門外各有一瓮城圍護,瓮門均向南開,西瓮城西面築有羅城,與外城南北牆相連,城牆正中的拱門門台上亦建一座三層歇山頂式建築(嘉峪關樓),拱門門楣上題有「嘉峪關」三字。另內城牆上建有箭樓、敵樓、角樓、閣樓、閘門共14座,城內有游擊將軍府、井停、文昌閣等建築,東門外則有關帝廟、牌樓、戲樓等建築。
照片
張掖→嘉峪關沿途景觀
嘉峪關入口
嘉峪關配置圖
清嘉慶年間建造的「天下雄關」石碑
奇妙的柳樹,枝幹彎彎曲曲,據導遊說是此地乾旱之故
嘉峪關東門外之關帝廟、牌樓、戲樓
東門的瓮城,瓮門向南開
內城東門(光化門)
東門台上建有一座三層歇山頂式建築(光化樓),題有「天下第一雄關」牌匾
東門城牆及馬道
佇立東門城牆上展望及留影(對面是柔遠樓、嘉峪關樓)
角樓及土造長城
佇立內城南側城牆上取景
佇立內城西側城牆上取景(內、外城城牆)
佇立內城西側城牆上取景及留影(背景是柔遠樓)
內城西門(柔遠門)及城樓(柔遠樓)
西門城牆上展望及馬道
內城西門(柔遠門)的瓮城,瓮門向南開
入關核發關照
羅城之關門
羅城之城樓建有一座三層歇山頂式建築(嘉峪關樓),門楣題有嘉峪關三字
關外的沙漠駱駝
內、外城牆及土造長城
酒泉市鐘鼓樓及忘我跳舞的回教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