鳴沙山位於敦煌南郊約7公里,東西長約40公里、南北寬約20公里,地貌形成時間約有3000多年,全由細沙聚積而成,沙粒有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五種顏色,晶瑩剔透,光滑細膩,沙山的型態各異,有的像月芽兒,彎彎相連,組成沙鏈,有的像金字塔,高高聳起,稜角分明,有的像盤龍,匍匐而臥,綿延天際,有的像魚鱗,層層沙紋,排列整齊,而其中接近黨河的沙丘,宛如二條沙臂張伸圍護著「月牙泉」,構成一幅絕美離塵的世外景觀。
當風吹震動,鳴沙山中的細粒會滑落或相互運動,眾多沙粒在氣流中旋轉,表面空洞造成「空竹」效應,發生嗡嗡響聲,因而得名。又當微風輕拂時,彎弧起伏的沙稜上,細沙隨著氣流飄飛,仿佛淡薄的金霧,如夢似幻,非常迷離。
我們3日下午約4點前往「鳴沙山騎駱駝」(如果是台灣,就是下午2點,因為時差約2小時),從入口處騎到後山,再騎到「月牙泉」,共約1小時,每個工作人員負責牽5匹雙駝峰的駱駝,隊隊相連,讓人憶起漢唐時期,繁華的絲路駱駝商旅。之後我步行登爬「月牙泉」前高高的沙丘,由沙丘稜線高處俯瞰「月牙泉」,但剛好面對午後斜陽,角度有點逆光。4日清晨4點多,為了捕捉初陽照耀沙丘之光影變化,我又自行前往「鳴沙山迎朝日」,清晨的鳴沙山,真是美呆了(詳下篇)。
照片
鳴沙山入口及穿沙鞋
入口附近的駱駝騎乘處(據稱有500多匹在服務)
這隻駱駝對小夢很感興趣,頭一直靠近,小夢怕被他的口水噴到,頭一直傾斜
入口→後山稜線(沿途取景)
後山稜線→月牙泉(沿途取景)
騎駱駝終點處(月牙泉附近)
月牙泉
登爬「月牙泉」前高高的沙丘
由沙丘高處俯瞰「月牙泉」(後方綠洲即是敦煌)
沙丘稜線取景
月牙泉搭環保車回程取景